東嶽殿歷史沿革 - 重建記事         

  明朝永曆十九年(公元一六六五年)福建省

同安縣藉鄭姓人氏由大陸恭請東嶽大帝金

身渡海來臺。永曆二十七年(公元一六七三

年)在台南市建廟東嶽殿。民國十四年(公

元一九二五年)有二熱心人氏聯合境民尤建

、楊鑿、尤口孝、楊正元、尤連助諸人與

溪美庄之王老賞等,組織東嶽大帝神明會,由

台南東嶽殿分靈至善化鎮六分寮、溪美兩

部落,後因神明會拆散,本莊尤、楊、吳三姓

者里民,請一尊金身反境(即現有之大嶽帝、

而金身已有三百四十年之歷史)奉於民家,每

年紀祀乃臨時搭壇舉行之。

光復後,信仰勃興,境民屢議建廟,民國四十

六年,丁酉之歲,里中有志尤文、吳萬賜、楊

串、楊元全、楊朝春發起建廟,協議里民籌

建廟宇,遂與董事楊水、楊萬春、尤戶、楊

炳煌、許朝智、楊學、楊廣、楊萬霖、胡

再明等出面募金鳩工、堪選現址,於當年四

月十六日,動土興工,民國四十九年建廟完成,

工程費伍萬餘元,自此以後,里民均集中於廟

祭祀。民過五十一年,設立東嶽殿董事會。

選舉尤文為董事長、胡再明、楊萬春、吳

添發、楊水、楊炳煌、尤祐等為董事,楊串

、陳天福為監事、胡朝迫為顧問。歷二十

年後由於久經風雨、屋頂破陋,曾於六十九

年重修廟頂剪粘及更換琉璃瓦。

復因內部木造毀損,加以屋頂常年漏水,於民

國八十七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大帝啟

乩諭示重建神宇,本殿執事恪遵聖命,經籌備

六個月遂成立東嶽重建委員會,並推薦信士

尤耿村擔任主任委員聖職。民國八十八年

國曆九月二十七日(農曆八月十四日)動土,

同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五日興工。

重建工程浩繁,所需經費龐大,憑本里區區信

眾之力實難完成,然大帝屢現神跡、工程進

行到困難階段,總能指引眾人順利完成。建

殿之一磚、一瓦、一石、一木均經重建委

員會諸公精挑細選、募得之善款則以ㄧ當

時使用。所用石雕至福建廈門、泉州精選;

木料則遠至越南採購。鎮殿金身遵嶽帝指

示前往山西省平遙縣採取紅塑泥恭塑,並前

往甲仙溪尋得寶石,裝入金尊體內後旋即呈

現紅色,猶如人體心臟一般。金身內之三顆

舍利子,由熱心人氏王乙川董事捐獻,金身骨

架係採用三十年以上之桃樹幹。肋骨則採

用百年以上之刺竹頭所生之材。血管更是

採千年之榕樹氣根組成。各項寶物皆得貴

人引導,順利取得。金尊下方之井,遵照嶽帝

指示之深度,挖掘3.6丈即出泉水,正與泰山

祖廟水源一脈相連。廟柱對連亦在大帝預

言下,由台北詩書名家蔡鼎新大師筆撰,並

分請杜忠誥、薛平南、張定成、曾安田、

陳坤一、連勝彥、洪啟義、楊熾浩、王九

儒等書法名家寫就,一時文氣迴盪、與雕樑

畫棟相映交輝,新殿全貌於焉備矣。經歷八

年辛勤建設、終於民國九十六年天運丁亥

年三月竣工落成,廟宇莊嚴堂皇、美侖美

奐、大地神威顯赫、庇祐八方、眾信可得

安居樂業矣。


                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 尤耿村謹誌


              民國九十六年天運丁亥年三月吉日